其实离开上海对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有一天我在淮海路上行走,突然发现,原来这个淮海路不是属于我(wǒ )的而是属于大家的。于是离开上海的愿望越发强烈。这很奇怪。可能属于一种心理变态。
天亮以前,我沿着河岸送她回家(jiā )。而心(xīn )中仍然(rán )怀念刚(gāng )刚逝去(qù )的午夜(yè ),于是走进城市之中,找到了中学时代的那条街道,买了半打啤酒,走进游戏机中心,继续我未完的旅程。在香烟和啤酒的迷(mí )幻之中,我关掉电话,尽情地挥洒生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家人找到我的FTO。
说真的,做教师除了没有什么前途,做(zuò )来做去(qù )还是一(yī )个教师(shī )以外,真是很幸福的职业了。 -
我在上海看见过一辆跑车,我围着这红色的车转很多圈,并且仔细观察。这个时候车主出现自豪中带着鄙夷地(dì )说:干什么哪?
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三重门》这本书的一些出版前的事宜,此时觉得北京什么都不好,风沙满天,建筑土(tǔ )气,如(rú )果不说(shuō )这是北(běi )京还没(méi )准给谁西部大开发掉了。我觉得当时住的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个宾馆,居然超过十一点钟要关门,幸好北京的景色也留不住我逛到半(bàn )夜,所以早早躲在里面看电视,看了一个礼拜电视回去了,觉得上海什么都好,至少不会一个饺子比馒头还大。
第二笔生(shēng )意是一(yī )部桑塔(tǎ )那,车(chē )主专程(chéng )从南京赶过来,听说这里可以改车,兴奋得不得了,说:你看我这车能改成什么样子。
到今年我发现转眼已经四年过去,而在序言里(lǐ )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要说的都在正文里,只是四年来不管至今还是喜欢我的,或者痛恨我的,我觉得都很不容易。四年的(de )执著是(shì )很大的(de )执著,尤其是痛恨一个人四年我觉得比喜欢一个人四年更加厉害。喜欢只是一种惯性,痛恨却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才行。无论怎么样(yàng ),我都谢谢大家能够与我一起安静或者飞驰。
等我到了学院以后开始等待老夏,半个小时过去他终于推车而来,见到我就骂:日(rì )本鬼子(zǐ )造的东(dōng )西真他(tā )妈重。
关于书名为什么叫这个我也不知道,书名就像人名一样,只要听着顺耳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意义或者代表什么,就好比如果(guǒ )《三重门》叫《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叫《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叫《三重门》,那自然也会有人觉得不错并(bìng )展开丰(fēng )富联想(xiǎng )。所以(yǐ ),书名(míng )没有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