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看这车你也知道,不如我发动了跑吧。
此人兴冲冲赶到,看见我的新车以后大为失望,说:不仍旧是原(yuán )来(lái )那个嘛。
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wéi )《三重门》这本书的一些出版前(qián )的事宜,此时觉得北京什么都不(bú )好,风沙满天,建筑土气,如果不说这是北京还没准给谁西部大开发掉了。我觉得当时住的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个宾馆,居然超过十一点钟要关门,幸好北(běi )京的景色也留不住我逛到半夜(yè ),所以早早躲在里面看电视,看(kàn )了(le )一个礼拜电视回去了,觉得上(shàng )海什么都好,至少不会一个饺子(zǐ )比馒头还大。
如果在内地,这个问题的回答会超过一千字,那些连自己的车的驱动方式都不知道的记者编辑肯定会分车的驱动方式和油门深浅的控制和车身(shēn )重量转移等等回答到自己都忘(wàng )记(jì )了问题是什么。
不幸的是,这(zhè )个(gè )时候过来一个比这车还胖的中(zhōng )年男人,见到它像见到兄弟,自(zì )言自语道:这车真胖,像个馒头似的。然后叫来营销人员,问:这车什么价钱?
当时我对这样的泡妞方式不屑一顾,觉得这些都是八十年代的东西,一切都要(yào )标新立异,不能在你做出一个(gè )举(jǔ )动以后让对方猜到你的下一个(gè )动作。
我有一些朋友,出国学习(xí )都去新西兰,说在那里的中国学(xué )生都是开跑车的,虽然那些都是二手的有一些车龄的前轮驱动的马力不大的操控一般的跑车,说白了就是很多中国人在新西兰都是开两个门的车的,因为我(wǒ )实在不能昧着良心称这些车是(shì )跑(pǎo )车。而这些车也就是中国学生(shēng )开着会觉得牛×轰轰而已。
然后(hòu )他从教室里叫出一帮帮手,然后大家争先恐后将我揍一顿,说:凭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