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北京是因为《三(sān )重(chóng )门》这本书的一些出版前的事宜,此时觉得北京什么都不好,风沙满天,建筑土气,如果不说这是(shì )北(běi )京还没准给谁西部大开发掉了。我觉得当时住的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一个宾馆,居(jū )然超过十一点钟要(yào )关门,幸好北京的景色也留不住我逛到半夜,所以早早躲在里面看电视,看了一(yī )个(gè )礼拜电视回去了,觉得上海什么都好,至少不会一个饺子比馒头还大。
后来我将我出的许多文字作(zuò )点(diǎn )修改以后出版,销量出奇的好,此时一凡已经是国内知名的星,要见他还得打(dǎ )电话给他经济人,通(tōng )常的答案是一凡正在忙,过会儿他会转告。后来我打过多次,结果全是这样,终(zhōng )于(yú )明白原来一凡的经济人的作用就是在一凡的电话里喊:您所拨打的用户正忙,请稍后再拨。
这还不(bú )是(shì )最尴尬的,最尴尬的是此人吃完饭踢一场球回来,看见老夏,依旧说:老夏,发车啊?
最后我说:你(nǐ )是不是喜欢两个位子的,没顶的那种车?
到了上海以后,我借钱在郊区租了一个房(fáng )间(jiān ),开始正儿八经从事文学创作,想要用稿费生活,每天白天就把自己憋在家里拼命写东西,一个礼(lǐ )拜(bài )里面一共写了三个小说,全投给了《小说界》,结果没有音讯,而我所有的文(wén )学激情都耗费在这三(sān )个小说里面。
当天阿超给了老夏一千块钱的见面礼,并且在晚上八点的时候,老(lǎo )夏(xià )准时到了阿超约的地方,那时候那里已经停了十来部跑车,老夏开车过去的时候,一帮人忙围住了(le )老(lǎo )夏的车,仔细端详以后骂道:屁,什么都没改就想赢钱。
在此半年那些老家伙所说的东西里我只听(tīng )进(jìn )去一个知识,并且以后受用无穷,逢人就说,以显示自己研究问题独到的一面(miàn ),那就是:鲁迅哪里穷啊,他一个月稿费相当当时一个工人几年的工资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