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jīng )时候的一天晚上,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外地的读者,说看了我的新书,觉得很退步,我说其实是我进步太(tài )多,小说就是生活,我在学校外面过了三年的生活,而你们的变化(huà )可能仅仅是从高一变(biàn )成了高三,偶像从张信哲变成了F4而已,所以根本不在一个欣赏的层(céng )次上。我总不能每本(běn )书都上学啊几班啊的,我写东西只能考虑到我的兴趣而不能考虑到(dào )你们的兴趣。这是一(yī )种风格。
最后我说:你是不是喜欢两个位子的,没顶的那种车?
然后我终于从一个圈里的(de )人那儿打听到一凡换(huàn )了个电话,马上照人说的打过去,果然是一凡接的,他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这个电话(huà )?
当年冬天,我到香港大屿山看风景,远山大海让我无比激动,两天(tiān )以后在大澳住下,天(tiān )天懒散在迷宫般的街道里,一个月后到尖沙嘴看夜景,不料看到个夜警,我因为临时护(hù )照过期而被遣送回内(nèi )地。
那男的钻上车后表示满意,打了个电话给一个女的,不一会儿(ér )一个估计还是学生大(dà )小的女孩子徐徐而来,也表示满意以后,那男的说:这车我们要了(le ),你把它开到车库去(qù ),别给人摸了。
我最近过一种特别的生活,到每天基本上只思考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zhè )个问题便是今天的晚(wǎn )饭到什么地方去吃比较好一点。基本上我不会吃出朝阳区。因为一(yī )些原因,我只能打车(chē )去吃饭,所以极有可能来回车钱比饭钱多。但是这是一顿极其重要(yào )的饭,因为我突然发(fā )现最近我一天只吃一顿饭。
如果在内地,这个问题的回答会超过一千字,那些连自己的(de )车的驱动方式都不知(zhī )道的记者编辑肯定会分车的驱动方式和油门深浅的控制和车身重量(liàng )转移等等回答到自己(jǐ )都忘记了问题是什么。
我说:没事,你说个地方,我后天回去,到(dào )上海找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