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中央台(tái )一个叫《对话》的节目的时候,他们请了两个,听名字像两兄弟,说话的路数是这样的:一个开口就是——这(zhè )个问题在××学上叫做××××,另外一个一开(kāi )口就是——这样的问题在国外是××××××,基本上每个说(shuō )话没有半个钟头打不住,并且两人有互相比谁的(de )废话多的趋势(shì )。北京台一个名字我忘了的节目请了很多权威,这是我记忆比较深刻的节目,一些平时看来很有风度的人在不(bú )知道我书皮颜色的情况下大谈我的文学水平,被(bèi )指出后露出无耻模样。
一个月以后,老夏的技术突飞猛进,已(yǐ )经可以在人群里穿梭自如。同时我开始第一次坐(zuò )他的车。那次(cì )爬上车以后我发现后座非常之高,当时我还略有(yǒu )赞叹说视野很好,然后老夏要我抱紧他,免得他到时停车捡人(rén ),于是我抱紧油箱。之后老夏挂入一挡,我感觉(jiào )车子轻轻一震,还问老夏这样的情况是否正常。
接着此人说:我从没见到过不戴头盔都能开这么猛的人,有胆(dǎn )识,技术也不(bú )错,这样吧,你有没有参加什么车队?
关于书名为(wéi )什么叫这个我也不知道,书名就像人名一样,只要听着顺耳就(jiù )可以了,不一定要有意义或者代表什么,就好比(bǐ )如果《三重门》叫《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叫《巴黎(lí )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叫《三重门》,那自(zì )然也会有人觉(jiào )得不错并展开丰富联想。所以,书名没有意义。 -
这时候老枪一拍桌子说:原来是个灯泡广告。
当年春天,时常(cháng )有沙尘暴来袭,一般是先天气阴沉,然后开始起(qǐ )风,此时总有(yǒu )一些小资群体仰天说:终于要下雨了。感叹完毕(bì )才发现一嘴巴沙子。我时常在这个时刻听见人说(shuō )再也不要呆在(zài )这个地方了,而等到夏天南方大水漫天的时候又(yòu )都表示还是这里好,因为沙尘暴死不了人。
但是我在上海没有(yǒu )见过不是越野车就会托底的路,而且是交通要道(dào )。
……